研讨会主题: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线,深入阐释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时间:2025年9月3日下午1点30分,
地点:思政教研室,
人员:思政课专兼职教师
一、分课程重点融入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融入重点:突出抗战精神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通过英雄事迹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结合抗战胜利 80 周年大会中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等内容。通过讲述抗战英雄的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如何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教学建议:
1.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讲解爱国主义的法律内涵和时代要求。
2.运用抗战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动案例,如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故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3.组织“爱国与法治”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平时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融入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和统一战线法宝,阐释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结合大会内容,阐述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核心力量等史实。分析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理论,如持久战等,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建议:
1.重点讲解《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哲学智慧,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理论贡献。
2.通过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史实,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领导力和战略远见。
3.结合敌后战场建设、抗日根据地发展等内容,阐释群众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融入重点:挖掘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衔接民族复兴历史征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
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以及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将抗战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民族复兴、爱国主义等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结合国际形势,讲解中国在抗战中展现的国际担当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1.将伟大抗战精神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新思想有机结合。
2.通过中外对比,讲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根基和现实意义。
3.结合青年使命担当,探讨如何在新征程上弘扬抗战精神,克服艰难险阻。

二、创新方法
1.借鉴艺术思政课模式,通过朗诵、地方戏曲、红色说书等艺术形式,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寻访抗战遗址、采访抗战老兵后代等,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三、总结
本次集体备课会要将备课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让伟大抗战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下一步,教研室将持续深化对抗战历史和精神的研究挖掘,及时将纪念大会的最新精神融入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广大学生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